“半墮落”大學生虛度四年 遭遇就業(yè)阻礙
- 職場資訊 -
畢 業(yè) 生
-
新華網吉林、山西頻道
-
王昊飛 葉健
- 更新日期
2007-06-30
時值盛夏,又一批莘莘學子邁出高校大門奔入社會,然而并非其中的每個人都能在求職之路上品嘗“盛夏的果實”——就業(yè)難再度成為許多人難以掩飾的瘡疤。就業(yè)觀念、市場需求等因素固然是理由,但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講,虛度四年的“半墮落生活”才是他們遭遇就業(yè)阻礙的“暗傷”。
娛樂、消極、放縱的青春四年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曾用自己的感悟詮釋過青春的價值:“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事實上,并非每個在校大學生都有保爾一樣的青春感悟,相當多的大學生四年里過起了“半墮落生活”,他們的關鍵詞就是娛樂、消極、放縱……
畢業(yè)于山西大學的陳志剛在校期間便對師兄師姐找工作難的際遇有所耳聞,但他著實沒想到自己也會遭遇這一難題。自去年12月以來,陳志剛參加過的招聘會已不計其數(shù),他甚至完全記不得自己究竟投過多少份簡歷,可除了接到屈指可數(shù)的幾次不成功的面試機會外,他的簡歷大多石沉大海。吃罷散伙飯,大家各奔東西,可陳志剛和周圍許多同學迄今為止工作無著落。
起初,陳志剛將原因歸咎于高校盲目擴招、企業(yè)用工制度不合理等客觀情況,幾經反思過后才發(fā)現(xiàn)大學期間沒有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才是自己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的原因,其根源便是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狀態(tài):沉迷網絡、談戀愛、玩搖滾、睡懶覺、晝夜生活顛倒、逃課……念及于此陳志剛感覺脊背有些發(fā)涼,他告訴記者:“四年內的每個學期頂多是在考試前突擊學習一陣,大一時突擊時間是20天,大二是兩周,大三是一周,到大四索性在考試前夜才‘抱佛腳’,而其他時間便是做我喜歡做的事。”
記者在長春、太原、北京、大連、鄭州等地的高校調查發(fā)現(xiàn),與陳志剛遭遇類似的大學生絕不在少數(shù),吃喝玩樂加上蜻蜓點水般的學習已經貫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由于高校所處環(huán)境特殊,因而他們的生活堪稱家長、老師、社會的“三不管區(qū)域”。
今年5月的一天上午,記者走入長春某重點高校一名大三學生的寢室,發(fā)現(xiàn)室內一片狼藉:地面上橫七豎八的空酒瓶、隨處可見的瓜子皮、兩張寫字臺拼成的“麻將桌”和已被摸得失去光澤的麻將、書架上已蒙著厚厚一層塵土的教材、尚未關閉的電腦上顯示著網絡游戲、渾濁的空氣中兩個人正臥在床上打鼾……據(jù)了解,這不過是他們大學生活中一個“普通”的上午。
模糊的未來定位影響了現(xiàn)實四年的判斷
日前,記者在已參加工作的2006屆畢業(yè)生中進行了一次隨機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就業(yè)較理想的人多數(shù)在大學生活期間積極主動、勤奮好學,而對工作不滿意的人則恰恰相反——大多數(shù)在四年期間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且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方面。
用人單位方面在選擇人才的時候同樣經常以學習成績和實際能力作為篩選人才的重要標準,而這兩項標準恰恰是虛度大學生活的畢業(yè)生所欠缺的。山西艾迪汽車檢測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光復告訴記者:“我們公司在招聘畢業(yè)生時,絕對傾向于成績好的學生,對于成績一般或差的學生我們極少會考慮。我的用人標準就是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再學習能力以及吃苦敬業(yè)精神,成績好的學生或許不一定具備這些素質,但成績不好的學生具備這些素質的概率肯定低于前者。”
如今很多遭遇就業(yè)門檻的畢業(yè)生通過回溯自己四年來的記憶發(fā)現(xiàn),自己從一名積極向上的學生轉變?yōu)椤靶@寄生蟲”是經歷了一個復雜心理轉變過程的,但歸根結底是他們對未來職業(yè)欠缺清晰理性的定位。吉林大學就業(yè)指導中心主任呂麗華認為:“所思與所行向來相互影響,因此一個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的就業(yè)前景。”
前不久,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曾隨機抽取了294名本校學生進行心理狀況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有清晰的職業(yè)定位、長期生涯規(guī)劃的學生幾乎沒有,27%的學生表示走一步算一步,沒有未來的方向。
長春稅務學院畢業(yè)生姜琦坦言:“生活是立體的,并不僅由某個點或面組成,我們沒理由給自己定死一個方向,應該各方面都嘗試、體會。我堅持認為大學生活應該不只要學習,還應該有更豐富多彩的內容,從小學學到高中,先后參加了中考高考和那些數(shù)不清的大小測驗考試,難道還沒學夠嗎?所以我嘗試著使自己在每個方面都能有所表現(xiàn),但實際生活中的有些事不是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發(fā)生的,就是這種當初看起來很多元但實際很矛盾的定位,使我到現(xiàn)在還找不準自己的位置。”
高校學生的職業(yè)目標應“內外兼修”
太原師范學院教育學系主任韓偉指出:“不可否認大學期間生活狀態(tài)對畢業(yè)生就業(yè)的影響,這不僅僅源于大學生自身缺乏對未來的清晰定位,還與多數(shù)高校職業(yè)意識教育的缺位密切相關。”他指出,由于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造成社會大環(huán)境顯得浮躁,加上中小學教育錯軌、大學教育嚴進寬出的教育制度體系,使得長期被“圈養(yǎng)”的學生一旦進入自由的大學校園便會迅速與浮躁的社會風氣<